数字时代,人们享受了由数据互联互通带来的各种便利。但当大量信息无时无刻上传下载,也就同步提高了泄露风险。一旦这些信息被电诈分子掌握,公民个体就有可能成为“刀俎上的鱼肉”。近年来,为防止更多公民个人与家庭免于电诈侵害,我国不仅出台专门的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,也逐渐形成了跨部门协作的成熟机制,公安、市监、民政、金融监管等多个部门强化信息共享和联合行动,力图为公民个体构建一堵坚固的个人信息防火墙。但也要看到,信息时代的电诈向来具有“取证难、定性难、追赃难、打击难”的特点,仅仅依靠职能部门的协作,很难精准、及时、全面清除电诈毒瘤。互联网平台基于其技术与数据优势,在协助电诈打击方面,大有可为,优势明显。实际上,在很多大平台,打击电诈已经与治理网暴、反击不实信息,并列成为平台治理三大任务。电诈治理,不仅关乎平台用户合法权益,也有助于廓清平台生态,利于平台长远健康发展。在此方面,近年来,抖音做出了诸多积极有益探索。继此前推出抖音小安,为用户提供安全提醒服务之后,近日,抖音又推出一款名为“验证助手”的小工具,旨在帮助用户精准识别和验证来电号码、短信内容以及网址链接是否来自抖音官方,有效防范诈骗风险。冒充企业客服是一种常见的诈骗形式,传统上,企业的义务在接到用户询问,告知真假后就已经完成。但抖音并不止于此。此前上线的抖音小安、反诈模型等平台服务,不仅对用户提供反诈教育,还向用户搜集诈骗电话、短信的号码,转交给国家反诈中心进行源头打击。如今,“验证助手”再次“向前一步”,直接精准帮助用户辨明“客服电话”的真伪,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识别成本与反诈效率,体现了平台企业强烈的责任感。抖音的这个“验证助手”服务,其实直指用户日常生活中的痛点。近年来电信诈骗的一个典型形式是仿冒知名企业客服进行诈骗。诈骗分子主动以电话或短信联系受害者,譬如商品退款、财产纠纷、银行转账异常等,都是其忽悠消费者常见的幌子。一旦用户信以为真,点开诈骗分子提供的链接或向其账户转账,可能就会遭遇巨大的财产损失。等到幡然醒悟时,往往已经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,追悔莫及。在政府层面,公安部刑侦局此前已专门打造上线了反诈App,帮用户预警诈骗信息,快速举报诈骗内容。作为工具型应用,这一软件起到了有效普及反诈知识、精准识别诈骗骗局的作用。相较于下载一个专门App,作为内嵌于国民级浏览型应用的“验证助手”,有其可及性高、使用便利的特征,可以与反诈App形成互相补充、彼此助力的效果,共同打击电诈犯罪。通过密织反诈之网,抖音在打击电信诈骗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数据显示,每天,抖音会通过各种途径提醒超过70000名易受骗用户,防止他们上当受骗,累计报送相关监管部门封堵冒充抖音客服诈骗短信端口号1017个、诈骗分子使用的手机号和固定电话号码1860个、涉诈网址401326条。抖音还向用户推送了20余次假冒抖音客服的反诈宣传视频,拦截访问假冒抖音客服的网址25万次。这种全天候、立体化、多层次的反诈手段,让大量用户远离被诈骗风险,守护了他们的钱包。同时,平台的主动作为,也全面体现着技术赋能的巨大能量,以及互联网平台在构建良好社会秩序、促进社会向上向善上,可以发挥出怎样的积极价值。揆诸报道,不少互联网平台都已经通过各种手段,积极打造反诈模型,并通过与政府职能部门密切合作,构建严密有效的反诈体系。这都在表明,打击诈骗的确是一场全民“战争”。有条件的企业,都不妨主动入局,拿出资源积极参与电诈打击,以合力实现“天下无诈”。电信诈骗这颗毒瘤,依附于信息社会,打击电信诈骗,当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。但政府的重拳出击,平台的积极作为,公民的人人喊打,都是电诈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。只要坚定打击电诈的决心,强化社会共治的合力,电信诈骗终将无所遁形。文/姜涵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